发布机构: 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21-04-08
局各科室、事业单位:
现将《2021年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4月2日
(文件公开发布)
2021年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省、苏州市人社工作会议要求,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引领,紧扣“品牌建设年”总目标,按照“节奏更快、工作更细、研发更强、质效更优、认可度更高”的新要求,全力打造有温度的“暖心窗”服务,持续塑造有激情的“燃先锋”队伍,努力实现“昆山人社工作成效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地位相匹配”的新愿景,确保“十四五”全市人社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目标是: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组织提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万个,昆山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新增高层次人才0.5万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以上;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达100%;人事考试安全率和项目规范管理达标率实现“双100%”;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9%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2021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人才引育更加开放更富优势
(一)完善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建设目标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领”行动,加大对各级领军人才、境外高端人才、技术骨干和高管的激励力度,落实昆山市优秀人才贡献奖励计划,确保人才应享尽享。加快实施紧缺人才“导航”行动,升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围绕我市重要布局、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编制2021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专业目录,探索为重大产业项目定向配给资助名额。实施青年人才“无忧”行动,探索升级我市高校毕业生人才计划,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激励力度。
(二)优化产才融合的人才孵化载体。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同向发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搭建更多人才培育孵化平台。实施留创人才“汇智”行动,梳理省市留创园建设培养清单,一园一策助力载体建设。鼓励各类孵化基地、创新载体、产业园区加快集聚留学回国人员,争取省级留创园创建实现零的突破、市级留创园申报实现数量翻倍。实施博士后人才“丰巢”行动,贯彻落实博士后集聚计划,加强博士后工作政策宣传,重点做好中科可控等单位设站申报和辅导推荐工作,及时跟进做好进站服务工作以及在站期间职称申报、项目资助等“暖心”服务,集聚培养更多优秀博士后青年人才。
(三)构建结构清晰的人才项目体系。加强各类人才计划梳理,项目化推进产业人才、社会化引才、人才安居、人才贡献奖励、留学回国人员资助等各类人才计划,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提升申报辅导质量,优化项目申报系统,着力提高各级各类人才计划申报量和入选率。完善申报审核和资金兑付流程,构建管办分离的项目申报和资金兑付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人才专项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四)打造富有影响的特色品牌活动。大力实施引才活动“领跑”行动,高水准筹办2021年昆山创业周活动、清华“昆山周”等品牌引才活动,积极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创赢未来”国际创客大赛等合作交流活动,主动对接长三角和海外高端人才资源,持续擦亮人才活动“金字招牌”,打造人才、科技、资本、政策等资源深入对接的最优平台。
(五)营造暖心周到的人才服务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发展“助力”行动,依托社保、用工数据和其他部门共享信息,提前筛选锁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不断提升人才项目申报精度和效率。赴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上门服务,现场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方面的问题,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服务环境,构筑我市人才竞争新优势。持续推动昆山市博士联谊会、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落户企业联盟分联盟、苏州市留学人才协会分协会等人才联盟协同服务,打造一流服务生态。
(六)建设优质充足的技能人才队伍。启动实施高技能人才“跃升计划”,重新修订我市技能人才政策,结合昆山产业特色和紧缺工种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贯彻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开展技能+“双创”模式的创业培训。大力实施“金蓝领培育工程”,对标上级项目调整原有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设立“昆山企业首席技师”、“鹿城工匠”、“昆山乡土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强化资金保障激励高水平蓝领工人。实施昆山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加快高技能人才引进步伐。制定出台我市高技能人才平台载体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我市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民办培训机构运营水平和培养能力。完善以国家、省、苏州市级大赛为龙头,以昆山市、镇两级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以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开展“万名技能人才岗位练兵”活动。加快推进昆山技师学院建设,全力打造集技工教育、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推动就业创业更加稳定更高质量
(七)扎实推动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政策扶持稳就业,动态跟进上级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和操作口径,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稳就业、保就业各项工作。创新人力资源高效配置新机制,增强“引人、留人”新动能,全力打造就业创业新高地。全面提升就业形势监测质量,健全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就业形势动态监测体系,探索建立工业企业用工指数发布制度。优化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强化政策精算预测,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运行监管,全力保障失业保险基金备付能力。
(八)持续擦亮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品牌。深入推动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建设,持续优化“就在苏州·昆山如意”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实施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升级计划,线下加快劳动者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求职就业“一站式”服务,线上积极构建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昆山人力资源服务总入口和高效配置第一门户。加码推进“20+20”人力资源合作计划,构建“产业引导、双向互补、多方参与”的高质量人力资源供给体系。深入实施“百校千企引才计划”,编制全市重点产业高校人才需求清单,组织重点企业赴高校开展校园引才活动。大力实施公共人力资源机构“伙伴计划”,“一企一策”实现重点企业公共人力资源保障全覆盖。深入开展人社系统惠企服务“暖心访”计划,加强企业挂钩联系和定期走访,全力服务企业稳定发展。
(九)精准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课堂”,全方位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文明素养。加快组建职业指导志愿者队伍,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提供专业化、常态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职业观。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深入实施昆山籍高校毕业生“凤还巢”计划,坚持“凡登记、必联系,凡联系、必建档,凡建档、必有果”,吸引更多昆山籍高校毕业生回昆服务家乡建设。实施就业帮扶“暖阳”计划,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常态化开展就业精准帮扶。继续完善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机制,强化人岗精准匹配,稳定碧江、金寨等对口帮扶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在昆就业,巩固拓展对口扶贫成果。
(十)不断激发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健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形成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探索设立“创业风险资金池”,建立融资需求创业项目库。继续落实各类创业补贴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动态管理,提升创业孵化基地效能。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组织孵化基地赴长三角地区交流考察,引进优质创业项目。实施青年创业“逐梦”计划,高标准举办青年创业大赛,加强优秀青年创业项目遴选力度,挖掘更多优质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来昆落户。开展青年“创业之星”评比活动,进一步发挥创业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十一)加快促进人力资源产业建设发展。制定实施《昆山国有人力资源机构建设发展工作意见》,积极构建“1+1+N”的国有机构保障网络,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市场引导和服务保障功能,加快形成“政府规范、国资引导、市场共赢”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格局。开展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骨干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和机构等评选活动,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我市重点企业加强用工保障。建立健全政府监管、机构公开、社会监督的管理体系,推进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先进典型在市场管理和行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建设等契机,加快引进全国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重点培育地区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推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
三、推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更重法治
(十二)加快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结合昆山区域产业特点,探索建立一套融工作满意感、岗位安全感、文化认同感、职业荣誉感为一体的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从“权益指数、安全指数、文化指数、发展指数”四个维度,为全市和谐企业建设明确评价标准和发展方向。在全市开展中小企业和灵活用工企业薪酬调查,发布制造业、新业态等行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岗位工资,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强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文化宣传,挖掘全市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做法和案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十三)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红黑榜”2.0版,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促进市场规范经营,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整体“散转聚、大转强、低转高”。全面落实社会保险省级统筹相关工作要求,开展用人单位遵守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严格指导企业和劳务派遣机构依法规范用工。研究规范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分类提升培训,推进双随机执法,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强化对区镇综合行政执法支持帮助,理顺权力边界,形成工作合力。
(十四)全力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切实发挥昆山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继续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加强与行业部门联合执法,压实区镇管理责任。不断提高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施工总承包代发、工资保证金等制度的集成度、融合度,在根治欠薪工作中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通过畅通投诉渠道、开展飞行检查、加强数据比对等方式,加强欠薪问题监测预警,实现提前介入,快速有效处置劳动关系突发性事件,全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十五)扎实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效能。打造“调解先锋、暖心仲裁”服务品牌,以线上“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和线下“1+11”调解层级为抓手,以建设金牌调解组织和品牌调解室为引领,构建强力有效的劳动争议大调解网络。加强裁审衔接,以裁审联席会议为基础,多措并举化解劳动纠纷。加强全市仲裁员队伍建设,以区镇仲裁庭为支撑,加快下延仲裁业务。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前沿作用,推进基层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让“预防在先、调解在先”落在实处。
四、推动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更可持续
(十六)持续规范健全社保政策制度。贯彻落实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政策要求,及时做好政策衔接和推进。密切关注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修订情况,平稳对接,推动我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系统健全。贯彻实施规范完善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办法。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中人”退休待遇改办以及一次性退休补贴核定工作,密切关注国家和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出台,确保政策及时落地。贯彻实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及其配套文件。及时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保缴费基数、工伤基准费率调整的相关规定,继续落实精准帮扶、降费减免等工作。
(十七)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社保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参保登记常态化工作机制和精准扩面长效机制,稳妥做好各类重点人群的参保工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苏州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不断完善我市灵活就业参保政策。做好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及实习生两类人群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积极参与试点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体系建设。以苏州市实施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参加企业年金办法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市备案制人员年金的建立,大力开展企业年金政策宣传,指导各单位做好企业年金方案备案,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
(十八)稳步提升各项社保待遇水平。在省级统筹背景下,加快我市退休人员待遇增长机制探索,加大重点困难群体社保补贴力度,逐步填平我市养老待遇“洼地”。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标准、灵活就业人员财政缴费补贴标准,切实兜牢重点群体保障底线。精准落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走访慰问工作,加强退休人员文体活动组织,优化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组织流程,不断提升退休人员的幸福指数。
(十九)不断优化社保经办服务机制。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服务上网办、干部下一线、保费享减免、补贴主动返”的“心连心”社保服务新模式。加强和税务部门、政务服务中心的业务合作,对社保征缴和企业开户等业务实行前后台办理,一方受理,自动联办。继续推广实行一次性告知承诺制,扩大线上平台办理功能及简化审核流程,进一步缩减社保高频业务的办理时限。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有效缩短转移接续办理周期。开设到龄退休人员提醒业务,对退休办理业务量较大的企业,主动对接实现退休审核、医保补缴、社保卡激活等一条龙服务。对低保、低保边缘困难人员大力开展养老扶贫“送暖”行动,把服务温暖送进更多群众心底。
(二十)持续强化社保基金监管效能。建立常态化业务自查和交叉审计机制,筑牢业务、财务、稽核“三道”防线,全流程监督管控风险。继续加强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各系统板块,做到科学预警、全方位行为监控,明确个人操作权限,做到业务经办全程留痕。建立协查共享和监督举报机制,联合其他部门加大对漏缴、少缴、拖欠社保以及欺诈、骗取社保基金行为的监管打击。通过各种渠道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反面案件警示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社保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推动队伍建设更加科学更具活力
(二十一)加快人事管理机制改革步伐。加大政策探索和机制创新,实施市级机关编外人员岗位管理办法,规范完善编外人员薪酬体系。落实事业单位专技岗位人员培育、晋升计划,做好对各主管部门专技岗位分等级聘用的督促指导,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特岗制度实施范围。试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办法,畅通机制,盘活存量。探索打通事业单位与国企中层干部双向交流渠道,加快培育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密切关注“职员制”有关政策,摸清我市底数,为政策制定实施提供保障。
(二十二)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引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安全有序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坚持省公开招聘与我市自主招聘“双线发力”,紧密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事业单位人才招录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重点支持教育、卫生系统拓宽招聘渠道、优化招录机制,推动教师、医护人员均衡合理流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和卫生服务的需求。加快事业单位紧缺人才引进步伐,进一步与名牌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海外人才联络组织加强合作,牵头用人单位赴知名高校举办宣讲会,扩大我市人才引进政策知晓度,掌握抢才主动权,提升人才引进效能。全面落实引进人才跟踪管理机制,探索人才讲堂、校友联盟等活动,为紧缺专业人才提供交流、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二十三)搭建队伍成长发展平台。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研究服务中心服务保障功能,建立完善人员信息平台,助力人才队伍管理建设。实施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培优计划,选取表现突出的新录用人员进行跟踪培养,促进成长发展。打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文秘写作平台,通过菜单式选学、精准化定制、常态化交流互动等方式,不断加强文秘工作队伍建设,推动各部门单位办文能力的整体提升。
六、推动公共服务更加便民更有效率
(二十四)纵深推进减证便民“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加快“清、减、压”工作,推动便民服务“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异地办”。深化标准化建设,规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进一步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推进更多业务前移下沉区镇便民服务中心及合作银行网点办理,同时做好基层审批服务力量整合后的赋权工作,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就近办”。
(二十五)加快人社服务“数字化”赋能。大力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认真做好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对接改造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等所有业务的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人社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积极搭建昆山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共享信息资源。加大人社数据资源挖掘利用,建立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管理体系,完成人社可视化数据平台建设,化陈数据为活资源,使数据连起来、跑起来、用起来。丰富扩展第三代社保卡功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卡通”体系,为市民生活、办事、出行提供更多便捷条件。
(二十六)全面系统提升行风建设效能。深入打造人社系统“昆如意·暖心窗”服务品牌,牢固树立“不要我觉得、只要你觉得”的服务理念,坚持“从别人的需要看到我们的责任”指导思想,不断提升人社服务的主动性和精准度。加强窗口经办人员管理、考核与培训,从严从实抓好明察暗访、专项监督和举报投诉问题督导整改,倒逼窗口提升经办服务效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加快培育选拔一批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服务能手。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通过各类业务培训和示范评比,不断提升协理员的业务素质、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加快“老娘舅”“老舅妈”互助小组等志愿团队建设,着力提升人社基层公共服务效能。
七、推动基础能力建设更加扎实更高标准
(二十七)强化宣传引导和舆情管理。坚持“宣传载体多元化,内容发布全覆盖,队伍建设有品牌”,围绕中心工作更加全面系统展示人社部门在新征程中的担当作为。不断巩固人社宣传阵地,管好用好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共网络论坛等宣传平台,加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聚焦重点工作、重大政策、重要活动加强宣传策划,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凝练特色创品牌、唱响人社好声音。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加强人社领域典型宣传、成就宣传,传播正能量,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坚持“5+2、7*24”舆情监测分析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问题,稳妥做好舆情监测引导和应对处置。
(二十八)加强财务保障和监督审计。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加强专项资金预算日常监管和精准调度,严把资金使用关。实施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各部门严格按照申报的绩效目标来开展相应工作。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局固定资产实时管理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成立局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内审人员队伍建设,严格开展经济责任、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审计。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对各类审计检查、社保基金监督检查和社保基金安全评估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形成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
(二十九)强化安全管理和信访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行业管理领域内安全检查工作,强化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日常检查,完善工伤预防培训和基层联动督导机制,加强企业劳动用工保障专项巡查,加快各类安全专业紧缺人才引育。加强业务档案规范化建设,持之以恒扎牢保密工作安全防线。强化信访稳定工作,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加大矛盾隐患源头排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八、推动党建引领发展更加全面更高水平
(三十)以更大力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党建引领方向,抓好建党百年工作主线,筑强筑牢党建工作体系,创新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全面推进“党建舒心 先锋暖阳”书记项目,加快共建党建服务联盟系列活动,带动主责主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坚持党建涵养情怀,积极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发挥党建铸魂育人作用,把增强2412机关文化建设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坚持党建提振精神,充分发挥党建考核“指挥棒”作用,发布“党建考核指标清单”“日常党务工作清单”“党建重点任务清单”三张清单。开展“一支一品”建设,加强“行动支部工作法”落实,发挥党支部所在条线业务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党建服务项目品牌。坚持党建坚守底线,建立健全人社党风廉政工作体系,配强内部审计工作力量,在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加强专项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守好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坚持党建防范风险,加强党风廉政思想教育活动,及时修订局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控机制体系建设,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坚持党建保障落实,组建“燃先锋”助企先锋队和“暖心窗”惠民先锋队,做好进企送策和为民解难先锋服务,持续凝聚“锋行者”人社党员志愿队伍力量,提升“暖心”队伍形象。结合部门职能落实相关统战工作责任,积极做好与各民主党派、新联会等组织对口联系工作。持续提升工青妇群团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不断催动人社事业发展的活力及合力。
(三十一)以更严标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经办内控和基金监督两支队伍建设,结合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上线,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控,构建政策、经办、财务、信息等各领域环环紧扣的风险链条。强化警示教育,提醒全体干部职工知敬畏,守法律,防微杜渐。注重使用第三方机构开展基金运行情况和风险管控状况的安全评估,强化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筑牢社保基金安全防线。要畅通行风建设问题信访举报渠道,定期开展明察暗访,落实廉政谈话等制度,牢固树立干部职工“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加强“法治人社”建设,积极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核机制。
(三十二)以更高要求打造担当作为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党性强、业务精、作风实、服务优”十二字机关精神培养,继续全面建设主责主业1235体系和机关文化2412体系,不断提振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凝聚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思想共识,持续塑造有激情的“燃先锋”队伍。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负责、敢闯敢试的干部,积极关爱各级各年龄段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大优秀青年选拔培养力度,搭建青年干部风采展示平台。继续推进人社系统练兵比武活动走向深入,坚持把业务技能学习提升融入日常工作,实现人社队伍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十三)以更实举措营造事业发展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和谐人社”建设,大力弘扬团结和睦的干事氛围,全面形成科室部门之间相互支撑、干部职工之间互敬友爱的良好风气。加强职工关怀帮扶慰问,落实干部健康体检、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关心关爱举措,积极组织各类文体团建活动,不断提升人社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涵养干事创业良好生态,让全局干部职工更加安心安业,更好履职奉献。
© 2017-2022 zhengsoso.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32387号-1 上海立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