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松江区政府 发布日期:2023-11-15
沪松府〔2023〕138号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松江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现将《松江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3年11月15日
松江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松江区的强区之本。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推动上海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沪府办发〔2023〕8号),全力提升松江区制造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深入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建设中加快打响“松江制造”品牌,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按照“三先走廊”战略定位,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到2025年,松江区“6+X”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培育布局成果凸显,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50%左右,三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左右,制造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稳固提升。
——高端制造引领效应突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5%,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2000亿元,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科技硬核实力大幅提升。布局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在重要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一批“卡脖子”突破成果。壮大以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企业技术中心、领航企业为重点的科创企业矩阵。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5%以上。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推动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二、重点任务
(一)强链升级行动
1.打造高辨识度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科学仪器、时尚消费品等若干个特色产业集群规模能级。坚定不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6+X”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全链路发展,聚焦大硅片、光刻胶等重点材料领域加快研发攻关与技术突破。做强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基地,布局基因和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前沿领域。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级,夯实算力支撑,加快布局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和算法领域,开发多场景机器人产品并拓展应用。推进新材料向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延伸,布局先进高分子材料、特殊陶瓷材料、湿电子化学品、石墨烯材料、大丝束碳纤维等领域。加强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氢能核心技术攻关与孵化、新能源电力装备及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加速推进智能安防设备、软件研发与产业化,做强智慧安防系统集成服务。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融合提升,重点发展机器人制造、增材设备制造、航空航天装备、卫星装备、物流装备等。(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
2.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贯彻落实市级“四个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行动方案,细化推进松江区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工作任务,围绕G60信创产业园、临港松江科技城、上海科技影都打造元宇宙产业创新集聚基地。加快推进区级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等行动方案出台。布局碳捕集利用、数字储能等绿色低碳新兴领域,打响智能“家居+办公”、智能机器人、信创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和虚拟现实交互终端产品品牌,强化招引培育加速未来产业布局,鼓励G60星链产业基地、创远6G产业基地、河图公园等积极创建未来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九亭镇、泗泾镇、车墩镇、永丰街道、经开区、临港松江科技城)
3.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劲。在集成电路、智能电网、汽车(零部件)、空间信息技术、科学仪器等细分领域打造具有主导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建立“链长制”,强化“一链一策”抓好固链补链强链全面增强产业链韧性。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优势,持续推进以头部企业为引领的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以市场化方式推进“1+7+N”产业联盟高效运行,开展数字经济等细分行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加强区域创新协同,提高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每年推进30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创发展办)
4.提升专业服务能级。做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拓展带功能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和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开展“松江区服务型制造种子计划”,挖掘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种子企业”,夯实服务型制造三级梯队示范体系。每年新增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4家,新增市级设计创新中心5家。依托谱尼、必维等检验检测龙头企业集聚优势,壮大检验检测行业规模不断提高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
(二)强基筑底行动
5.壮大产业创新载体。深入推进G60脑智科创基地、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园区、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落地。探索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积极创建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的高效快速耦合,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竞争先机。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发挥科技与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作用助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更好孕育产业“核爆点”、打造发展新亮点。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家、外资研发中心24家。(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科创发展办、各街镇、经开区)
6.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聚焦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积极开展“从0到10”全过程创新,在战略必争、体系必备、发展必需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形成“并跑”“领跑”优势。每年争取区级“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项目入库突破3个;培育推荐10个以上项目申报市级产业高质量发展或重大战新专项,争取5个项目获得市级工业强基或市级首台套项目支持。发挥松江大学城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其它八城市高校资源集聚互通优势,促进产学研创新成果在松江落地转化。(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创发展办)
7.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深化质量强区建设,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支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品牌双提升。鼓励区内大型企业集团、国有企业等争创国家级、市级质量标杆荣誉,争取评定3家市级以上质量标杆。鼓励引导高端制造领域相关企业参加“上海标准”培育及评价活动。聚焦行业龙头、“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等重点企业,争取更多企业和产品通过“上海品牌”认证。(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市场监管局)
8.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发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现代装备、新材料等重点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党组织和重点领域产业联盟作用,搭建平台促进要素资源对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引育、产品推广、企业融资等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数字蝶变行动
9.加快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人应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培育2-3家工业云,带动不少于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和区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智改数转”转型。持续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双千兆”网络全覆盖,积极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实好市级“算力券”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购买算力服务。(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各街镇、经开区)
10.加快建设智能标杆工厂。贯彻《松江区智能工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评估促改造、以改造促示范、以示范引领升级。松江新城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完成智能工厂L2级改造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5%。支持建设一批标杆性智能工厂和一批示范性智能工厂,计划三年内打造不少于100家区级、30家市级、5家国家级智能工厂或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不断提升智能工厂服务能级,持续打造智能工厂产业生态体系。(责任单位:区经委、各街镇、经开区)
11.强化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遴选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带动能力强、具备开放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合作生态体系的重点企业,建立“链主”企业培育库。争取三年内培育不少于10家“工赋链主”企业。加快工业元宇宙创新应用,建设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时尚消费品等领域工业元宇宙平台。(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经委、各街镇、经开区)
(四)绿色领跑行动
12.加强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依托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上海陕煤研究总院等重点平台,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基础性研究,发展“氨—氢”能源技术研发与服务,推进前沿和颠覆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支持以正泰、诺雅克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核算)和碳效评价,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
13.提升工业节能降碳水平。落实工业碳达峰方案,实施节能降碳“百一”行动,力争平均每年节约1%用能量。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节能技改项目,到2025年,推进节能技改项目80个左右。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80项左右。(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生态环境局、各街镇、经开区)
14.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立健全梯度培育库。创建20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和2家“零碳”示范单位,实现全区重点用能企业绿色创建占比25%以上。对标国际标准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持续开展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
(五)企业成长行动
15.加快打造产业链领航企业。积极开展领航企业培育行动,争取新增2家产值超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和5家产值超5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引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对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责任单位:区经委、各街镇、经开区)
16.打响“专精特新”雁阵集群品牌。推动区域内产业向“专精特新”和“高精尖”方向发展,持续深化“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巩固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质量优势。到2025年,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5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品达到5个。做强新能源电力装备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再新增2个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区经委、各街镇、经开区)
17.加强“小升规”企业培育。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遴选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工业中小企业作为后备企业,加强入库企业培育和指导。畅通工业企业纳统渠道,对企业“小升规”提供专项支持和服务,力争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左右。对首次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根据产值增速给予一定的奖励。(责任单位:区经委、各街镇、经开区)
(六)空间扩展行动
18.优化重大产业项目空间布局。发挥《松江区产业地图》对投资促进的引导作用,深化松江“一廊九区”产业功能布局,积极导入符合区域产业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区域产业集聚度和辨识度。加快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高品质空间载体。做好项目全流程服务跟踪,推进建设1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50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100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加速复宏汉霖、顺络电子、海尔卡萨帝等一批重大项目投达产。(责任单位:区经委、各街镇、经开区)
19.提升新城产业发展能级。深入推进“一城一名园”建设,围绕“一廊两核”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工业互联网产业等。夯实松江新城产业在全区产业中的“主阵地”地位,争取新城工业产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委、松江新城范围内各街镇、经开区)
20.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高标准推进市级、区级特色园区建设,引导园区走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道路,构建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特色更特产业新生态。力争到2025年,全区累计认定市级特色园区5个,累计认定区级优秀产业园区40个(含培育型园区)。深化产业园区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支持,鼓励星级园区进行改造提升。(责任单位:区经委、各街镇、经开区)
21.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根据《上海市低效产业用地专项整治行动计划方案》要求,梳理形成低效产业用地清单,以存量租赁引进项目、提容改建增效、拆迁收储等方式实现土地盘活。落实我区《关于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处置工作的实施方案》,瞄准工作目标有序推进年度任务。加大市、区两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重点区域制定整体盘活方案,力争1-2个市级或区级重点区域调整立项。(责任单位:区经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国资委、各街镇、经开区)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发挥区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机制作用,加大重点制造业项目推进力度,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区级相关部门和各属地政府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制造业稳增长、稳投资、产业技术创新、数字化低碳化等目标任务,做好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统计局、各街镇、经开区)
(二)加强政策要素资源保障。优化政策供给,加快出台并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性产业政策,支持政策条款与财政资金向先进制造业领域进一步倾斜。统筹土地空间资源匹配“6+X”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优质项目,尤其是拥有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资质的存量优质项目,因企施策加强用地保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项目招引“先筑巢”,探索建设一批符合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需求的标准化厂房。(责任单位:区经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各街镇、经开区)
(三)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支持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融资需求,扩大信用贷款、融资租赁、中长期贷款等规模。落实落细松江区“拨投结合”专项政策,支持制造业优质初创项目获得金融支持,打通科技成果到产业化资金通道。发挥国投集团投资基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作用,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鼓励科技硬核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强对企业上市辅导与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国投集团、区财政局、区经委)
(四)强化产业人才支撑。构建完善的“全链条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支持申报青年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等各层次各领域人才荣誉。发挥“1+10”人才政策作用,建设全覆盖人才服务网络,落实“四位一体”人才安居工程,面向海内外引进制造业细分产业领域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并提供落户安居、发展激励、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多方位支持。争取更大力度的新城人才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 监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群团。 |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17日印发 |
- 1
© 2017-2022 zhengsoso.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32387号-1 上海立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