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十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示

发布机构: 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日期:2020-09-23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嘉定区对各单位申报的相关非遗项目材料进行了审核、筛选、社会公示,确定醋大蒜制作技艺、陈氏推拿疗法、葫芦烙画、面塑、传统插花、陶瓷制作技艺、绵拳、玉雕器皿技艺等8个项目为第十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将第十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期:2020年9月23日起至9月30日)。

异议受理单位: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通讯地址: 嘉定区塔秀路33号  邮政编码: 201821

联系电话:021—31220055转809 

传    真:  31220056

电子邮箱:39741415@qq.com

 

附件:1、第十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项)

2、项目简介

 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0年9月22日


  

附件1:

第十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类   别

项  目  名  称

申  报  单  位

1

传统技艺

醋大蒜制作技艺

华亭镇文体中心

2

传统医药

陈氏推拿疗法

嘉定镇街道文体中心

3

传统技艺

葫芦烙画

新成路街道文体中心

4

传统技艺

面塑

外冈镇文体中心

5

传统美术

传统插花

真新街道文体中心

6

传统技艺

陶瓷制作技艺

真新街道文体中心

7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绵拳

上海嘉绵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8

传统技艺

玉雕器皿技艺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校


 

附件2

项目简介

 

传统技艺——醋大蒜制作工艺

醋大蒜是嘉定华亭地区传统腌制食品,原材料为嘉定白蒜。嘉定白蒜色泽洁白、瓣形粗壮、肉质脆嫩、辣味浓烈,据传在嘉定的种植历史始于南宋,明末清初即远销南洋各地。并与山东苍山大蒜、太仓白蒜、新疆白皮大蒜并列为“中国四大白蒜”。华亭醋大蒜是嘉定北部具有代表性的大蒜腌制技艺。制作时挑选品相良好、个头适中的嘉定白蒜进行制作,根据配比撒上盐粒和水,一周后沥干水分,浇上醋、糖后封坛。在此后一月中,每日可适当翻抄拨弄,最终呈现其酸甜辛香的口感。一直以来,醋大蒜都是当地百姓邻里代际之间赠送的常见佳品,在休闲旅游的发展下,也逐渐成为了绿色实惠、本土气息浓郁的优质地方性伴手礼之一。

传统医药——陈氏推拿疗法

陈氏推拿创始于清代中后期,系陈家祖传医术,至今已历六代。陈氏世居嘉定,清代中后期已在嘉定西门外开设推拿医馆,专治各类伤筋疾病。第五代传承人陈纪文将祖传推拿医理“导引、按蹺”疗法为基础,经络不通,病生于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原理进行研究、临床总结,采用祖传独特的“点按”手法,通过不同疾病在不同部位反映出各种不同症状对其施治。拓展了原有祖传推拿医理,钻研发明了“药物喷疗”与“水疗透析仪”,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传统技艺——葫芦烙画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中国古代一种珍贵的画种。2010年8月烙画被列入非物质遗产名录。烙画师用特别的铁笔,利用碳化原理,控制温度技巧,可在材料上烙绘。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形成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格,古色古香,精美典雅,颇具欣赏和收藏价值。南阳烙画在烙画行业十分活跃,其中一名传人在嘉定设立工作坊,推广烙画工艺,积极开展项目活态传承。

传统技艺——面塑

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是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面塑艺术在我国分南北两个流派,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细致、优美、精巧、夺目。经由专业面塑从业者,一方面去传承面塑的技艺,保留面塑古朴、生动,借助自然之物的特点,表现传统文化魅力的作品。近代,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整体产生水平质的飞跃,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日臻成熟完善。在上海,海派面塑已经历三代传承,并成为了逐渐发展出走向社区,面向亲子的良好传承普及渠道。

传统美术——传统插花

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之一,起源于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中式传统插花有自然美、意境美的基本特点,造型上讲究曲线的线条韵味,色彩上清雅柔和,花材的选择应用上讲究寓意深刻,以传统花卉为主,容器的选择上通常以中国传统的铜、瓷、陶、竹编等具有文化底蕴的容器为主。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以传统器型结合传统花卉的鲜切花艺术作品。

传统技艺——陶瓷制作技艺

陶瓷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古代陶瓷器烧制受制于地理环境和人才结构等影响,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陶器的制作技艺经过民间的有序传承,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推广。近现代上海的民间陶瓷技艺也不断的传承和延续,真新街道在陶器制作方面开设了陶器制作工作室,并将陶器制作带进校园,在中小学层面将陶器技艺传承下去。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绵拳

绵拳是一种均匀柔和、圆活连贯、刚柔并济的传统拳术。运动柔似棉花、形意相随、连绵不断,动作运行处处为弧形,同时劲力寓于其中,舒展沉实,得势则刚,击人以寸劲,实用性强,亦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上海最早的绵拳传播人是孟光银,其徒弟孙福海是绵拳的积极传播者。其传承和普及范围逐渐扩大,已由最初的杨浦区扩展至嘉定、宝山及上海周边等地。目前,绵拳在嘉定已建立基地,并积极进入社区、校园,走出了传承的新模式。

传统技艺——玉雕器皿技艺

玉雕器皿在诸多玉器品类中,是最富有生活意趣的玉器代表,当今它的造型多仿古代青铜器等,传统自然、实用美观。上海玉雕器皿具有国内领先的工艺和设计,在传承中国造型文化中具有地位,能够为现代高雅文化场合提供优质产品。上工美玉雕器皿技术是中国海派玉雕的重要分支,起源于清末明初的上海玉雕合作社,现在发展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位于嘉定区菊园新区),是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与现代设计职业教育结合的典范。


温馨提示:点击此处,阅读信息原文 信息来源: 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2017-2022  zhengsoso.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32387号-1 上海立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