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人民政府印发《闵行区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8-12-10

闵府发〔2018〕27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闵行区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GZ_TYPE

                          

                                                                              2018年12月6

 

 

 

 

闵行区关于加快体育产业

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8〕31号),完善健全闵行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提升闵行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现阶段本区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要求,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战略要求,牢牢把握体育产业发展大方向、大趋势、大举措,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化、融合化、品牌化,增强体育产业的吸引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使体育产业成为闵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力量,在闵行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发展新动力,提升体育产业对本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牵引力和带动力。

——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建立更富活力、更具效率的体制基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

——坚持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秉承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鼓励企业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丰富合作方式、拓展合作内容,拓宽发展空间。

——坚持协同联动、融合发展。加强市区联动、部门联动,事业和产业良性互动,促进体育与文化、教育、商贸、旅游、健康、科技等产业融合,培育新需求、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三)发展目标

积极打造与闵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体育产业体系,使以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业体系更加完善,以体育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体系更加发达,以体育场馆设施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空间体系更加优化,以产业政策和营商服务为重点的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体育供给丰富多样,体育消费愈加旺盛,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本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市前列;到2025年,本区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50亿元,体育产业在长三角具有较大影响力;到2035年,达到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二、提高重点领域发展水平

加快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布局,以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助推体育产业全面发展。

1.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按照国际标准、全球视野,梳理体育赛事重点目录,加强规划引领,积极构建与闵行城区定位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体系。积极引进、组织、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扩大ATP1000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别克LPGA锦标赛等国际赛事的影响力。发挥国际赛事辐射效应,深挖赛事经济潜力,打造群众赛事、半专业赛事、职业赛事层层递进的赛事组合。整合马桥网球公开赛、马桥国际半程马拉松、新民晚报红双喜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森马健康跑等群体品牌赛事资源,使大型赛事与全民健身形成良性互动。拓展品牌赛事运营产业链,发挥赛事的联动效应,深化社会化办赛模式,吸引企业冠名赞助赛事,引导专业组织参与赛事运作。(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经委、区旅游局、区体育局、吴泾镇、马桥镇)

2.做大做强体育健身休闲业。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布局,全力实施《闵行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全方位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结合马桥人工智能小镇、浦江郊野公园、虹桥商务区、南滨江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进一步完善体育休闲功能区布局,打造融体育赛事、运动休闲、培训健身、商务娱乐、体育度假为一体的旗忠国际化健身休闲功能区,规划新虹华翔绿地水上运动基地,推动融生态保护、生态休闲、生态度假于一体的滨江休闲带建设,初步形成生活化的七宝文体休闲区。结合南虹桥规划,积极争取布局市级体育场馆。结合全民健身日、大众体育节,培育影响力广泛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大力发展以网球、足球、太极、水上、高尔夫球、健身跑(走)、骑行为代表的运动项目,建立长效推广机制。(责任单位:区旅游局、区体育局、区规土局、浦江镇、吴泾镇、马桥镇、七宝镇、新虹街道、浦锦街道、南虹桥公司)

3.提升体育场馆服务水平。在保证公益性开放的基础上,提升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优化服务项目和内容。寻求与体育类企业合作,扩大商业宣传,打造功能多元的综合体。带动体育社会组织、健身俱乐部、健身团队,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骨干、志愿者协同发展,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场馆联盟品牌。着力提升马桥森林体育城能级,积极探索旗忠网球中心市场化运营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的优质体育设施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经营性体育场所在空闲时段向社区优惠开放。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体育场馆,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公益开放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体育局、马桥镇)

4.完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中介机构、高端人才及其先进管理经验。鼓励中介机构开展赛事推广、活动策划、体育赞助、体育广告、体育票务、体育咨询、体育评估、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服务。聚焦竞赛表演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在经济信息、市场预测、技术指导、法律咨询、价值评估、人员培训等方面发挥中介机构作用。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消费体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专业智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全民健身服务业,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责任单位:区经委、区文广局、区体育局)

5.推动赛事旅游发展。以ATP1000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等国际精品体育赛事为平台,推动体旅结合,扶持体育旅游创业企业和风险资本进驻,打造商、体、旅联动发展的城市旅游新模式。开发赛事旅游产品,发展赛事旅游产业,培育赛事旅游机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旅游目的地。推动资本与企业嫁接体育旅游产业链,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内外旅行社的协作,扩展升级体育旅游业务板块,开设体验中心,建设全球体育赛事票务预订平台以及配套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加快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培育文创项目品牌,以体育文化、乡土文化为核心,构筑品牌内涵,塑造闵行对外形象。(责任单位:区经委、区旅游局、区体育局)

6.培育发展体育装备产业。推进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成果服务应用于体育领域。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新型体育消费趋势的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应用软件及辅助工具。鼓励企业拓展定制业务、投建定制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人群,尤其是青少年、老年人的需要,研发多样化、适应性强的体育装备器材。(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体育局)

三、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进一步加强精准招商的工作力度,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吸引优秀体育企业落户闵行。

7.培育体育市场主体。梳理区内重点体育企业,对标全球细分市场领导者、行业领先者,加大支持力度,培育龙头型、旗舰型企业,探索设立体育创新孵化基地、研发基地、总部基地。加强专业化服务,扩大体育产业规模。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打造一批体育小巨人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根植、服务于社区的体育社会组织、草根团队。(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人社局、区体育局)

8.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闵行的区位优势,梳理体育产业重点目录库,明确招商重点方向、领域、区域,支持体育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孵化与投资,推动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体育组织落户闵行,培育或引入成长性好的骨干体育企业。吸引国际型孵化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落户,积极引入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传媒机构、体育经纪公司和体育名人工作室等。鼓励龙头体育企业集团建立总部,重点跟踪总部级、引领型、示范性体育产业项目,力争尽快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体育局)

9.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实施《闵行区体育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计划(2018-2022年)》(闵体〔2018〕61号)。根据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推动体旅商文联动,积极打造以马桥旗忠为代表的市级体育产业集聚区以及莘庄、七宝、梅陇、浦江、浦锦、新虹、南滨江等多个区级体育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核多点的集群效应。着力扩大ATP1000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别克LPGA锦标等国际赛事的影响力和辐射效应,推进赛事与全民健身良性互动,拓展品牌赛事运营产业链,推动赛事观赏与健身休闲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旅游局、区体育局、区规土局、浦江镇、马桥镇、莘庄镇、梅陇镇、七宝镇、新虹街道、浦锦街道、南滨江公司)

10.加强品牌示范引领。积极发挥上海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传媒、会展、康体等业态融合发展,形成体育产业中高端价值链。跟踪掌握区内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着重了解新兴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居民体育消费情况,建立体育产业名录库。继续做优ATP1000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等国际赛事,形成一批具有闵行特色的重大赛事品牌,擦亮闵行对外名片。发挥体育产业重点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和体育社会组织的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创建国家级体育特色小镇、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经委、区旅游局、区体育局、区规土局、相关街镇)

11.鼓励融合创新发展。围绕体育 发展模式,依托项目和载体建设,着力优化体育产品服务供给和市场规模。鼓励引入和举办区域性重点节展,依托重点街区、园区、功能区、商业中心和公共空间,加强体商旅文会融合发展,引进和举办具有国际化、品牌化、特色化的重要节庆、会议论坛、投资洽谈会、项目交易会、博览展览等大型活动,大力开发体育资源,推进体育与相关领域的沟通与合作,最大限度发挥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责任单位:区经委、区体育局)

12.抓好平台机制建设。围绕体育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鼓励运营机构和龙头体育企业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综合服务,吸引更多细分领域的体育企业,借助平台拓展业务,降低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成本。(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体育局)

13.培育体育消费意识。优化并落实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建立宣传教育平台、社区组织平台、健身活动平台、健身指导平台、体质监测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街镇对村(居)体育服务的指导,夯实消费基础。积极开展体育产业统计、居民体育消费问卷调查,跟踪掌握发展现状,建立基础数据库。借助新媒体及各类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赛事、活动、场馆等信息,方便居民就近参与健身活动。借助全民健身四级网络,积极开展基层体育配送服务,指导市民科学健身。大力扶持体育培训业,加强青少年群体的前端培育,夯实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棒球、垒球、曲棍球三小球项目基础,探索建设青少年体育功能区示范点。组织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闵行调查队、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体育局)

14.推广智慧服务模式。依托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小镇规划和健康城市建设,积极推广智慧体育公共服务。加大体教卫信息化资源融合力度,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信息化管理平台。深化体医结合大健康理念,依托体质监测中心(站),每年为8000人提供免费体质监测服务,开展社区慢性病运动干预服务。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推动体质监测数据的深度应用,发布闵行区市民体质监测评估报告。与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区域重点项目加强合作,探索体医养结合模式,做强健康前端管理。(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卫计委、区教育局、区体育局、马桥镇、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公司)

15.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区体育局等行政部门权力标准化建设,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对接群众基本需求,分级定位、分类实施,提高体育公共服务内部配送系统运行效率。加快构建覆盖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等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推广信用服务和产品应用,提倡诚信经营、服务规范。推行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立体育产业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体育活动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保护环境。(责任单位:区编委办、区发改委、区知识产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体育局)

四、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政策

16.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区府办、区体育局、区编委办、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卫计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广局、区规土局等部门组成的区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区长任召集人,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合力推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难点问题。(责任单位:区府办、区体育局、相关单位)

17.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将体育产业列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引导和支持的方向。进一步研究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壮大体育产业。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载体、重大活动,引入优质体育项目落户闵行。(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体育局)

18.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加强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联系,设计推出针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贷联动产品。支持体育融资担保机构模式创新,积极帮助体育企业利用各类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于在境内资本市场或海外上市、新三板挂牌的体育企业,给予支持。鼓励龙头体育企业建立行业投资基金,带动区域性或产业链整体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体育局)

19.加强体育用地保障。发挥区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责任单位:区规土局)

20.夯实体育人才队伍。结合区相关人才计划,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体育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体育企业领军人才,完善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与高等院校、市级项目管理中心、外省市体育部门形成长效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人才库。引导体育科研人员、退役运动员等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大力培养立足基层、服务百姓的公益性项目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加大对社会力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支持力度,为其创造参加各级各类赛事的条件,促进人才成长。(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体育局、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温馨提示:点击此处,阅读信息原文 信息来源: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

© 2017-2022  zhengsoso.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32387号-1 上海立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