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十四五”规划

发布机构: 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1-12-30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上海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也是徐汇开启追求卓越新征程的开局五年。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创新策源功能,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能级全面提升,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任务

(一)“十三五”的发展基础

1.关键性科技创新指标全面完成

截至2020年底,全社会研发投入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4%高于全市水平2倍多;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9.69位居全市第一;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0家、外资研发中心23家,位居中心城区第一。

2.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十三五”期间,区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在多个细分领域成果不断。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和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两项成果入选“2018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全市2项);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单碱基基因编辑造成大量脱靶效应及其优化解决方法”和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小鼠早期胚胎全胚层时空转录组及三胚层细胞谱系建立的分子图谱”两项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全市3项);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模块化的点击化合物库方法”作为唯一一项化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入选“2019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上海交通大学“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2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上海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为病毒检测和疫苗研发奠定坚实基础;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为我国在分子机器及智能材料领域产生世界范围影响做出重要贡献。

3.高端化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

中国科学院分子合成科学、分子细胞科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分子植物科学4个卓越创新中心集聚区内,建设同领域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打造精准化学与分子工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高地;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揭牌,为打造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奠定基础;上海期智研究院、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落户,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研究工作;商汤“智能视觉”、依图“视觉计算”和明略“营销智能”入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持续输出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等“微软军团”集结,打造人工智能创新落地的空间和开发平台;上海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落地,打造上海乃至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标杆和自主可控发展高地。

4.高质量科技产业体系持续优化

企业主体能级不断提升。五年来,478家企业获得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立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85家;55家企业获得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立项,其中小巨人培育企业32家,小巨人企业23家;2家企业入围上海市卓越创新试点企业。产业创新品牌不断做强。在人工智能领域,2018起,连续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西岸智塔启用运行,构建比较完整的AI生态,北杨人工智能小镇桩基开工,推进高起点功能规划;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作为上海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并获国务院表彰;“十三五”期末,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总产出达到453亿元,2018-2020年年均增长达到30%在生命健康领域,枫林品牌写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上海方案”;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园纳入上海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5+X”健康医疗服务业战略布局;“枫林HUB”获得张江重大项目立项,打造融合“生命健康创新的浓度”与“成果转化商业的速度”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生态系统西岸枫林湾功能明确,打造集临床、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生态链;“十三五”期末,生命健康产业总产出达到707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4%

5.高能级科技服务品牌加速彰显

知识产权服务水平稳居前列。集聚了一体系(马德里国际注册体系)、两窗口(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受理窗口、注册商标质权登记受理窗口)、三中心(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推出6大体系17项工程35个项目建设。截至2020年底,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5年位居上海第一;新申请注册商标量为1.62万件,同比增长20.4%;商标有效注册量为6.11万件,同比增长13.9%;每万户市场主体平均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1.21万件,同比增长15.5%;每1.99个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商标活跃度、集聚度均位居上海第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首批平台之一的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落户徐汇,并获得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支撑平台项目立项;启动建设区域型TTO科技成果转化“1+N”平台体系,联合上海科技资源数据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两家市级功能型平台共同建设核心服务平台,提供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闭环服务首批布局5个聚焦细分垂直领域的子平台,建设支撑概念验证、成果熟化的硬科技实验平台。创新创业服务能级持续提升。徐汇在全国120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评估中脱颖而出,位列全国区域类城区组双创示范基地第二名。“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能级持续提升。截至“十三五”期末,共集聚各类科技载体75家,其中国家级10家,市级14家。

(二)“十四五”的形势任务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严峻挑战。只有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2.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创新被置于新发展理念之首,要求我们把科技创新充分融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优势,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强劲的核心驱动力。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把握发展主动权、赢得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只有把科技发展建立在自立自强的牢固根基上,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才能真正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践,实现更高水平的内涵型增长。

3.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主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上海时要求,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赋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十四五”时期,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处于从形成基本框架向实现核心功能提升的重要蓄力阶段,上海城市发展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迫切需要高水平科技创新供给,加之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科技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前瞻性、体系化布局,锚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科技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文化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以更优的科技解决方案解决民生问题,以更优的创新创业机遇成就每个人,切实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温馨提示:点击此处,阅读信息原文 信息来源: 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 2017-2022  zhengsoso.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32387号-1 上海立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