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的实施意见

发布机构: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20-08-11

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区科协,各基层科协,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市科协现结合工作实际,就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中国科协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以“科创中国”品牌为引领,团结和带领科技社团、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服务区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贡献科协组织的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和各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联合联动,聚焦创新需求集中、工作基础良好、示范效应显著的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组织实施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工作。

  (二)市区联动,协同推进。市科协按照中国科协统一部署,联系协调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资源,组织试点培育工作;区科协因地制宜,因产制宜,因企制宜,围绕产业升级、“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中小企业提质增效等重点、难点,调研征集需求,组织供需对接,实施精准服务。

  (三)统筹推进,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科技社团、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园区)科协、高校科协、街镇科协等基层组织建设;联合多元创新主体,组建新型赋能组织,整合创新资源,探索跨界融合创新机制,推进服务科技经济融合的工作载体建设。

  三、工作目标

  坚持合作发展、开放协同、资源整合的工作理念,以建设精准化创新服务体系、专业化技术交易市场、国际化学术交流高地为目标,着力打造“科创中国”上海模式,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充分集聚,科技产业链不断延伸,技术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以区科协为枢纽,组织学会、高校、园区、企业等发挥创新主体功能,加强“政产学研用金服”跨界融合,在助推上海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精准化创新服务体系

  1.培育“科创中国”创新枢纽试点。支持各区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需求调研,组织与中国科协和市科协的服务资源对接,推动基层科协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通过举办学术交流、决策咨询、技术对接、项目路演、双创竞赛、继续教育等活动,培育具有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的“一区一特”工作品牌,争创“科创中国”创新枢纽试点。

  2.建设“协同创新行动”工作载体。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态环境、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进一步发挥高端智力资源优势,通过市区联动,推进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等工作载体规范发展,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探索联合学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组建协同创新联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发展,进一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3.探索科技志愿服务的新模式。组建科技创新“在线支援团”和“云服务”实验室,发挥学会和基层科协的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优势,组织学术界、产业界和金融界专家加盟“在线支援团”,联合专业机构共建细分行业领域“云服务”实验室,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专利信息推送、人才继续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政策咨询、远程技术诊断、专业检验检测、技术委托研发等多元化服务。

  (二)助力专业化技术交易市场发展

  4.共建跨区域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推进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与上海技术交易所签约共建“科创中国”平台,发挥上海技术交易所辐射长三角、覆盖全国范围的技术交易平台优势和学会作为第三方科技评价机构的功能,开展科技评估、技术交易、科技金融、产业孵化等全链条服务。参与对接中国科协国际技术贸易交流活动,探索建设适应科技产业加速变革的技术交易服务网络,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

  5.提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服务能级。发挥科协组织优势,与境外科技组织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资源集聚。加强与区域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载体联动,搭建对接境外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的专业平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持和联合学会、区科协、园区和企业等,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技术推介、项目对接等活动,推动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科技创新服务相结合。

  6.激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力。集聚高校科协专家智力资源,搭建共享平台,推动高校间跨领域、多学科交流和信息共享,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研水平,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和举荐高校优秀科技人才,加强高校内外合作,梳理专家资源,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高校与技术需求企业对接,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三)建设国际化学术交流高地

  7.打造上海“国际科技会客厅”。建设开放协同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发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院士圆桌会议等国际高端学术会议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上海科学会堂,支持学会、区科协和基层科协举办学术品牌活动,引导国际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上海,助力提升上海创新策源能力。

  8.聚焦上海重点领域开展建言献策。依托市科协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专业委员会,由知名院士专家牵头,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充分集聚科研院校和行业领军企业力量,对标国际前沿发展趋势,开展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布局研究、科学论证和科技建言,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建议。

  9.催生新型科技经济融合学术组织。以组织建设和机制创新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聚焦“在线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成立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新型学术组织。鼓励各学会搭建具有学科或产业特点特色的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培育、举荐本领域科技经济融合型创新人才和项目。支持区科协推动成立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学术组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科协加强与中国科协、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以及相关专业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探索建立多方协同的工作领导机制,指导和联合学会、区科协和基层科协,稳妥有序推进工作实施。

  (二)拓展支持方式。各区科协应结合工作实际落实专项经费,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工作,搭建需求征集和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各类创新需求征集和企业技术对接服务。及时通报工作进展,表扬表彰和举荐先进单位和个人。

  (三)推进协同联动。探索建立工作研讨和会商制度,加强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的咨询指导、民主决策和科学评价。加强与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和兄弟省市科协的联合联动,统筹对接中国科协系统学术资源、科普资源、智库资源、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并与科协系统各项工作协同推进。

  (四)加强宣传报道。定期总结、归纳和提炼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工作的典型案例、项目、模式和取得的成效与经验,通过广泛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科学家、企业家和金融投资家了解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激发更多科技创新需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温馨提示:点击此处,阅读信息原文 信息来源: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 2017-2022  zhengsoso.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32387号-1 上海立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